鬼节几月几日开始
中国有三大鬼节,清明节、端午节和寒衣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通常在公历4月5日前后,春分后的第15天,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在清明节这一时节,生气旺盛,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人们喜欢踏青游玩、享受春天。清明节也是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缅怀祖先,弘扬孝道亲情。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日期在公历上大致是固定的,而清明节期比较长,有清明前10日后8日及清明前后各10日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2006年5月20日,***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历史传统中。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等,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会在每年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缅怀故去亲人。寒衣节流行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东、山西、陕西和甘肃等地尤甚。
根据《修行记》记载:十月朔为十月朝节。阴气未尽而阳气又寒。故曰寒衣。寒衣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诗经有诗: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为寒衣节,又称为送寒衣。
古代的寒衣节流行于黄河中下游以及江淮流域等地区。而现代的寒衣节多流行于北方地区。
道教认为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是重阳节。冬至后八十余日是最初祖先要来收元神的日子。收元神要携带冥钱、还受生债表来收受业报。而冬至后八十余日正是十月朔日。十月朝是送寒衣的日期。
鬼节的日期是根据农历来计算的。通常在农历七月十五日和农历十月初一举行祭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