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六易学网 九六易学网
  • 首页
  • 首页
首页 > 道教文化

宝鸡金台观与张三丰太极拳史话

2025-04-14 09:29
繁體中文版

摘要:八百年前,道教宗师张三丰,承宝鸡金台观太极文化之仙灵,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创立太极拳并发扬光大,成为中华文化之瑰宝。太极是中国核心的哲学思想之一。太极拳是三丰祖师所遗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武术之精华。传承太极拳可以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太极拳现已纳入国际赛事的体育项目和最受欢迎的健康运动之一,也成为宝鸡金台区这个发源之地最重要最主要的文化符号。三丰太极拳世代相传,流光溢彩,传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远播了五洲四海。

关键词:宝鸡金台观 张三丰 太极拳

一、宝鸡金台观是张三丰祖师第一道场

据史料记裁,一代高道张三丰在金台观修道五六十年,此地是高道张三丰第一道场。

宝鸡市位于陕西省西端,是炎帝故里,周秦王朝的发祥地,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中原通往西北和西南的交通要道,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地处宝鸡市区北坡的金台观,是全国仅此一处主奉张三丰的祖庙。金台观始建于宋朝末年,在元末明初形成规模,是一处既具有黄土高原气息,又具有民族特色的窑洞式道观古建筑群。《宝鸡县志》有这么一段话:飞阁玲珑,朱栏璀璨,每旭日东升,夕阳晚照,则光流天际,彩彻云衢,古今艳称赤城流霞,金阁在望,而天台不得专美。这赞誉之词,形容的是位于宝鸡市区北坡陵塬山腰上的金台观。

张三丰是元明之际集道学、武学等于一身的传奇人物。《明史》卷299《张三丰传》载: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也。太祖故闻其名,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遣使觅之,不得。后居宝鸡之金台观。 18岁那年,张三丰走出家门,四方游历。曾做过两年的中山博陵(今河北定县)县令,因难以忍受官场约束,便挂印辞职。20多岁时,他把家中财物分给乡人,然后束装,携带两名家童飘然远游。元朝末年,游历了30年的张三丰来到陕西宝鸡,看到这里山清水秀,苍松翠柏间小径蜿蜒,深邃清幽,心中十分惬意,便决定在山中的金台观居住下来。

张三丰定居金台观后,结庐构殿,吟诗作赋,挥毫写书,练功种地,修行传道,行医救生,广布善事,深得当地居民的喜爱和拥戴,也扩大了金台观的影响。为此,在宝鸡民间,至今流传着许多他的传奇故事。张三丰遍游大江南北,往来于名山古刹,结交各类江湖人物,研习拳术,讲究丹法,名望越传越高,被明朝皇帝所艳羡。明太祖朱元璋听说张三丰居住在宝鸡金台观,就马上派人赴宝鸡山中寻觅,张三丰避而不见。即使是朱元璋为清理和整顿道教而想请张三丰任道司之职时,他仍然避而不仕。明成祖朱棣也派宝鸡医官苏钦等人遍访名山,十年而不遇。据说张三丰以诗词托孙碧云转奏皇帝,表明自己隐逸修道不喜热闹的心迹。明代数位皇帝先后封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韬光尚志真仙、清虚元妙真君、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等名号。张三丰曾在宝鸡流传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至今逢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十月初十金台观庙会,前来朝拜求福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烟缭绕,香火旺盛。

据《陕西通志》载:永乐间,三丰遇青少年时期的生员张恪于周公庙(岐山县)朝阳洞。 看到了张 三丰出行踏雪无痕等,足显武术练家卧如弓、坐如钟、行如风的风采。张恪是1414年的明朝解元,此时张三丰就在宝鸡。《四库全书陕西通志》记载:张君宝,在金时,寓居宝鸡之金台观修炼,洪武初复来宝鸡。张三丰还在道教龙门派龙派祖庭---宝鸡陇县龙门道院洞留下长剑一杯酒,禹楼万里心的诗句。

金台古观留存许多张三丰踪迹。如今,金台观的三绝:神锄定柱、瓜皮书、翻耳瓦罐文物存世,处处闪烁着张三丰留给后人的智慧与启迪。金台古观的三孔炼功洞、石碑,观内还有一棵张三丰当年种的树。至今人们还依稀能寻找到张三丰习武练功的遗迹。相传在宝鸡西35里坊塘铺北,有一座险峰,人称西武当,又叫佛岩,张三丰曾在这里宣讲道经,传授武功。在道教龙门派创始人邱处机修炼的龙门洞道院,现存于山洞的一个直径约40厘米,重约40公斤的石球,据考系邱处机、张三丰当年练功的用具。史载张三丰曾在宝鸡的磨性山、钓鱼台,陇县的景福宫,岐山的五丈原等处也留有足迹。这样可以推断张三丰自1281年至1400年,常在宝鸡地区活动,历时五六十年。尽管张三丰乃云游道人,四海为家,但可以看出他的大半生活跃在宝鸡这块热土,宝鸡是张三丰的第二故乡。位于金台观的众多石碑中,万历三十九年(1611),知县朱炳然刻石诗云:宝鸡金台观乃张三丰修真处。三丰九节杖、混元衣在焉。寻真何处觅层城,观起金台接太清。鸠杖尚留九节在,霞衣犹见五铢轻。闻目野鹤亦自适,流水桃花空复情。歌罢怀仙一长啸,昔阳红照万山明。另有一碑为范宗镇《仙师张三丰洞》题咏九节苍藤杖还在之句。这些器具充分说明他是习练武功的。

二、太极拳是元末明初张三丰在金台观所创

宝鸡是一块神奇的地方。一万年前,伏羲在此悟天地之道,一画开天,于是水分南北;七千年前,北首岭人在此悟人和之道,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于是国人寿长永康;五千年前,炎帝在此悟五谷之道,遍尝百草,稼穑教民,于是中华文明开启;三千年前,周秦在此悟王霸之道,以德治国,以法拓土,于是天下一统、国富民强;二千年前,高祖、肃宗在此悟兵家之道,陈仓暗渡,启汉兴唐,于是乾坤扭转,祥瑞呈现;特别是八百年前,道教宗师张三丰在宝鸡金台观悟太极之道,创立了太极拳,使其成为世界级的文化资源,也成就了太极之源仙道金台的美名。

据传,张三丰在金台观修道时,醉心于师传的修炼心法,参悟太极图之理。一天,在洞里打坐时,听见外面有喜鹊的叫声。他循声走出洞来,发现一条蛇和喜鹊正在缠斗。当喜鹊攻击蛇的头部时,蛇以尾部来还击它;喜鹊攻击蛇的尾部时,蛇用头来攻击喜鹊;喜鹊攻击蛇中部时,蛇的头部和尾部一齐来夹攻喜鹊。最终,想吃蛇肉的喜鹊只好落荒而逃。看见这种情景,张三丰似有所悟,这难倒不就是我反复参悟的太极阴阳互变道理吗。原来太极的道理在自然之中。柔中有刚,静中有动,含而不露,变化万千,自然、和谐、阴阳互变,又有什么比这自然的东西更好的呢。张三丰顺其自然变化的道理,结合他修炼的内丹功力,承宝鸡金台观太极文化之仙灵,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经过这样数十年的亲身实践的修炼,深悟道家养生、易数、兵法、拳法、医理和哲理,集中华五千年文化精华之大成,而创绝世独有的科学的内家拳法太极十三势。张三丰太极拳以道教所传太极阴阳为体,五行八卦为用,河图与洛书为经、八卦与九宫为纬、合成太极拳术五行八卦十三式,突出以武演道,以道显武的特点。

由此,张三丰确立了太极拳以道教的太极、阴阳、内丹元气为理论基础;思想上主张性命双修,练养结合。遵循人体的自然规律,动静相间,形神兼备。尤为突出清静自然,柔弱不争,飘然洒脱的思想。形成了即是修身养性,通向大道的方法;又是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武术。张三丰发现有修炼内丹而又练刚猛之拳的人,用力过猛、失去了中和自然的道理,大伤元气。于是,他以太极拳来改变这些修道者的不当之举,减少那种出力没长进的现象。他提出:愿天下英雄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的号召,以此来改变技击的不必要消耗。张三丰在指导弟子修炼时传下了《道要秘诀歌》《打坐歌》《太极拳论》《练太极拳须聚气敛神论》《龙虎还丹指迷歌》等不下数十种修炼太极拳的经典要论,是为后世传人弟子不可多得的修习资料。张三丰太极拳讲究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步、退步、右顾、左盼、中定,按八卦五行之生克也。其虚灵,含拔,松腰,定虚实,沉坠,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 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此太极拳之十要,学者不二法门也。他认为学太极拳为入道之基,入道以养心定性,聚气敛神为主。故习此拳,亦须如此。若心不能安,性即扰之,气不外聚,神必乱之。心性不接,神气不相交,则全身之四体百脉,莫不尽死,虽依势作用,法无效也。欲求安心定性,敛神聚气,则打坐之举不可缺,行功 之法不可废也。学者须于动静之中寻太极之益,于八卦五行之中求生克之理,然后混七二之数浑然成无极,心性神气,相随作用,则心安性定,神敛气聚,一身中之太极成,阴阳交,动静合,全身之四体百脉,周流通畅,不黏不滞,斯可以传吾法矣。

张三丰定居宝鸡,曾屡次云游武当山。在山上创草庐居之,炼丹,与其徒在武当山修道授拳,明成祖专为他营建武当官观,所以其拳法流传了下来。张三丰太极十三式,呈现左右交替的动作架子(即单式演练,无套路),且伴以气息行走要术。其具备养生祛病,延年益寿,交手应敌等多般作用。功架名称流传经后人整理如下:一是仙人放剑、二是乾坤盘球、三是美人照镜、四是顺水推舟、五是金鸡独立、六是单鞭救主、七是倒骑玉龙、八是双风贯耳、九是顺风摆柳、十是叶底看桃、十一是活步走宫、十二是怀抱双月、十三是真气炼丹。张三丰以道家为基础的十三式太极拳,在文山遁叟萧天石先生主编的《道藏精华》第二集之五《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中,几篇有关太极拳的论著,如《太极拳论》、《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太极行功法》《太极拳歌》《太极拳七十二路图势》等五篇,篇篇都是张三丰讲太极拳与行功之奥妙。太极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经张三丰和弟子的传承,其和谐包容、刚柔相济的思想,对人们涵养品格心性,奠基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天金台观,游客可以看到,道长们带领信众一起学太极,悟道养生,颐养性情、强身健体。金台区政府已连续举办三届国际太极拳大赛,盛况空前。同时,每天有上万名太极拳爱好者在习拳练武,传承张三丰太极文化。

三、张三丰太极拳理法初探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的完美结合,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张三丰太极拳其拳理来源于《易经》《黄帝内经》《黄庭经》《道德经》《纪效新书》等中国传统哲学、医术、武术等经典著作,并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道、儒等文化的合理内容,故太极拳被称为国粹。

太极拳文化可上溯到老子。道教祖师老子的太极炼丹术才是真正的根源。张三丰创立太极拳,是一位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人物,是集前人之大成者,是发扬光大者。张三丰汲取了道家、儒家的哲学思想,并以道家为主干,摄取传统医学、兵法知识.运用太极说、刚阳说、五行说、八卦说来高度概括内家拳的拳理、拳技、战略战术,从而形成了独到的内家拳见解。拳理大致有如下特点:1. 拳法自然。老子《道德经》一文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张三丰以老子的本体说作为他创拳的理论基础。老子认为人是效法自然的,就应顺乎自然规律自成法则,张三丰在创拳过程中,始终贯穿着道法自然的法则,按照顺其自然的规律行拳。2. 圆形运动。老子认为道是万物之始,万物乃由道产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万物的变化越是伸展,离道就越远,而最后仍要收敛,返回于道。换句话说,道的运行规律是一个圆圈。据此原理,张三丰创下的太极拳均以圆弧轨迹为主,在行拳过程中或平圈、或立圈、或斜圈、或止圈、或倒圈、或半圆均走弧形,变化多端。3. 拳法阴阳。俗话说:不懂阴阳,就无法练习太极拳。说明通晓阴阳规律对练习太极拳极为重要。4. 贵柔处雌的战略观。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八章中说:知其雄,守其雌。老子认为知坚强者最好经常处在柔弱地位,这样才能避免过早走向死亡的结局。张三丰运用这种贵柔处雌的思想,形成了武当内家拳尚变不尚力,贵化不贵抗,尚走不尚顶的技击特点。也就是说,张三丰内家拳在技击上专讲柔化,不在气力上胜人。在训练上,也纯以养气为主。练拳时,忌用蛮力,务使全身松开,气血贯注,日久自成内功。与敌交手,以手之圆转劲化解敌击来之直劲,而不采取以硬碰硬的打法,以脚之走来避开与敌互相顶撞的打法。但贵柔守雌不是内家拳之终极目的,其终极目的是以柔克刚。在技击过程中,要求达到身似游龙,步踏九官,手运缠裹,出手软如绵,上身硬似铁。对抗时,以变应变,随意而动,似攻似守,似发似收,如水之流,似云之绕,奠测端倪,达到动静自如的境界。5. 后发制人的战术观。张三丰根据老子不敢为天下先的哲学思想,结合孙武的后发先至以制人的兵家战术。张三丰创立的太极拳是从道教经书中汲取了精华,引申而来。其拳法的特点是,即注重内功和阴阳变化,讲求意、气、力的协调统一,动作沉稳,姿势含蓄,劲力浑厚,神意悠然。这些特征无不与道家的清静柔弱、淡泊无为的主张和道教的三宝修炼(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相吻合,内以养生,外以却恶,可以说是留给后世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张三丰太极拳并非一味讲柔,亦有迅猛之意,发劲时实则有六合三催。精与神合、神与气合、气与精合谓之内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谓之外三合,内外三合谓之六合;劲起于脚、主宰于腰、发于脊背、达于手指,以腰催身、以身催肩、以肩催手谓之三催。其拳风格如下:1、强调心息相依,任其自然。其旨在于效法自然,返璞归真,体现了道家的天人合一观;2、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技击原则;3、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4、以阴阳、五行、八卦、九宫学说作为此拳原理依据;5、讲究神气合一、凝神聚气;6、整体发劲,腰不动,手不发;7、含而不露,蓄而不发;8、形体动作要求:松、正、静、连;9、讲究腰、裆、腿三功。

张三丰十三式太极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挤、按,即(先天八卦)乾、坤、坎、离、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进、退、盼、顾、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合之则为十三势也。张三丰太极拳有十三势歌,即: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势势揆心须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仔细留心向推求,伸屈开合听自由。入门引路须口授,工夫无息法自休。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歌兮歌兮百卅字,字字真切意无遗。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工夫贻叹息。《太极十三势歌》短短的一百四十个字,把太极拳的主旨阐述地详尽无余。

张三丰太极拳练起来快慢适中,步法灵活、运行自然、裆法可低可高,气随意运、身随神行、随屈就伸、柔中有刚、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经过几代弟子传到陈氏、杨氏等人中经改良便成了陈氏、杨氏的新型太极拳。

张三丰等道家道教修炼内丹的目的和拳术因最求的目的不一样,内丹术要把炼气化神往更高层次上推进,即涉及到内丹术的大周天、小周天,也就是到第三步的上丹田,即到百会、泥丸上。上丹田是炼神还虚,又叫炼虚合道。上丹田(两眉之间的印堂穴,与玉枕穴相对,在百会穴与会阴穴垂直相交线上)是藏神之府,是炼神还虚之舍。张三丰祖师强调,在炼功过程中,上丹田是调意、控制药物(精、气)、调整火候之指挥中心。常说:还精补脑是通过炼精化气的系列过程,到能炼到真气充盈凝集成丹于上丹田后,可使精力充沛,记忆力增强,智慧开发,三丹田成一体,神意、气力合一,出现人体先天的潜在功能。内丹功炼到此境界,太极拳内功则出神入化,发人于无形之中。内丹术的整个过程是通过精、气、神的高度结合,会产生一种超能量,这种能量是宗教(功态)体验,也感觉神秘体验的内容。炼神还虚是能够把自己的精、气、神能量,集合到自己的上丹田,而上中下三丹田又是一个整体的感觉。这便是修炼的最高境界。由于道家道教修炼的最高境界是炼虚合道,即是在上丹田炼养,而作为武术的太极拳,则是在中丹田将力量往四肢去发展。这就是说,太极拳修炼是在中丹田炼气化神,也就是让自己的神、气、力,聚集在这个点上,产生的力量可以由身肢向外发放。比较纯粹的道教内丹术的修炼,追求的是灵魂的升华,精、气、神结合以后,在大脑里面会产生新的元神,或者说体内有新的能量物质,是信息灵魂式的无形,这在练太极拳中有那种体验的人是不多的。这就是三丹田太极理论和实践。也是说我们要全面提升太极拳功力还是要静功德坐练和站桩的内动和意动来达到搞功夫境界。

太极文化也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周喜玲建议,鉴于金台区具有悠久的太极文化历史与良好的武术基础,建议将太极源景区列入全国功夫小镇行列,给予资金、政策、项目等方面倾斜,弘扬中华太极文化,促进武术事业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本文作者:冯睿,系宝鸡三丰太极武术研究院院长,朱玉林供稿)

标签:
相关文章
陕西宝鸡大散关举办中国老子文化学术研讨会
中国宝鸡大散关与老子文化学术研讨会举行
陕西宝鸡举办金台观——中国道文化公益讲堂
道学宗师张三丰与崂山道教
性命双修,筑基培元:张三丰的内丹修炼理论
郭高圣《道纪》专辑——太极拳
宣德朝史料中的张三丰
张三丰文化在宝鸡的形成与发展
大明张天师评传丨张宇初:张三丰始末
全部评论
热门文章
巨蟹男和巨蟹女配还是摩羯女
2025-09-11
龙年缺水的男孩名字 龙年缺水的女孩名字大全
2025-08-31
五行属木的女孩名字的字有哪些 五行属于土金女孩名字有哪些
2025-09-05
星座命理测算免费
2025-09-05
王姓四字名字大全女孩罕见 王姓四字女孩名字大全集
2025-09-06
推荐文章
民间最有效的招财方法
2025-01-13
梦到被坏人盯上是什么意思?梦到被跟踪了
2025-02-01
被同事骚扰怎么办 学会这三种方法可以帮助你减少被骚扰的几率
2025-01-04
大连适合什么
2025-01-17
鞋财入库什么意思
2025-01-25
算命的说破财消灾什么意思
2025-01-26
夫妻生肖相克相冲
2025-01-25
生命树指的是什么?
2025-01-31
起名带有木字女孩
2025-02-02
门口有电杆怎么办风水
2025-01-28
标签云
迪肯风水头条 孕知网 亿洋易学 道情家园 曲大夫助孕 肆伍易学网 天慧星座网 巧农网 玖爱星座网 七七爱生活网 风水小六 星座爱 我好孕网 风水人家 孕好网 历史时间网 伍贰易学网 助好孕 糗百网 来福网 风水388 南汇助孕网 叮当历史 巴巴百科 就识趣 速配精选网 道法网 看测运势网 星座袋 包天龙运势网 涛达理财网 古文头条 好孕堂 易学新知网
© Copyright 九六易学网   沪ICP备2024073332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