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六易学网 九六易学网
  • 首页
  • 首页
首页 > 民俗道艺

己亥年闽北建瓯东岳庙会巡礼

2025-05-04 09:38

[摘要]唐玄宗开元十九年,高道司马承祯上书认为国家祭祀的五岳神乃是“山林之神”,不是五岳“正真之神”,建议玄宗皇帝祭祀“五岳真君”,取代儒家祭祀观念中的五岳之神。

文/张永宏

缘起

2012年岁在壬辰精阳六月,恩师詹石窗先生考察闽北道教文化,参访建瓯东岳庙,赋诗《七律访建瓯东岳庙纪事》,以志襟怀。诗曰:“隐鹤伏丘千万年,待机飞举眺帘端。气行东晋庙基立,道旺盛唐法事虔。炼药梅仙勤进火,度人岳帝解屈冤。建溪护绕功德大,瓯境官民福寿安。”笔者此前曾蹲点莆田江口,考察福莆仙东岳观三月有余,对于八闽东岳文化,发生莫大兴趣。拜读了詹师的七律之后,对建瓯东岳庙陡生向往之情。

建瓯东岳庙-山门(摄影:张永宏)

2014年岁在癸巳清和四月,终南山老修行张上至下顺炼师前来闽东柘荣传授功法,笔者有幸担任活动的主持人。得以亲近真人,亲聆法音,亲演传统导引之术,亲悟至道玄妙之境,受益匪浅,幸甚至哉,终身难忘。期间,得遇建瓯东岳庙内当家林信心道长。林道长邀请笔者前往建瓯,“指导工作”。“指导”岂敢?笔者不胜惶恐,然则慨然期以时日,定当拜访。

建瓯东岳庙-文物修复工程(摄影:张永宏)

2018年岁在戊戌暮商九月,在闽东柘荣清云宫凌霄宝殿上梁庆典期间,笔者见到了建瓯东岳庙当家董崇真炼师。董炼师再次邀请笔者前往建瓯,“指导工作”!笔者再次惶恐不安,连声说“岂敢指导”?内心中已然感觉道果圆熟,允然期以时日,定当参访。

此后数月,董道长一直与笔者保持联系,商谈成立福建省岱宗文化研究会暨整理八闽岱宗史料之事。笔者乃决意于今年(己亥)三月廿八日东岳大帝圣诞期间,前来建瓯,膜拜青帝,巡礼庙会。

千年古庙

汉献帝建安初年(196),划分侯官北乡土地,设置建安县(今建瓯市)。这是建瓯设县之始,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是福建省最早设置的四个县之一,“福建”之“建”亦得名自建瓯。

建瓯东岳庙见存清穆宗同治三年(1864)《奉宪永禁盗卖葬砍碑》记载,“(东郊白鹤山)东晋时创建东岳宫”。这是明确记载建瓯东岳庙始建年代的文字资料。然则,清朝距离东晋不啻千五百余年之久,笔者不禁疑惑:清人所言,依据何在?

明嘉靖版《建宁府志》

按明嘉靖版《建宁府志》卷三“山川”记曰:“(白鹤山)在府城东。晋时望气者言,山有异气,命工凿之,朝凿暮合,有鹤翔其上,因名。山之麓有东岳行宫。”这段文字至少有两解:其一,晋代望气者凿山翔鹤,时人在山麓修筑东岳行宫;其二,晋代凿山翔鹤仅只是“白鹤山”得名之由,东岳行宫是后来修建的。据此推测,东岳行宫至少于《建宁府志》纂辑之明世宗嘉靖年间,已经存在。质言之,建瓯东岳庙的始建年代当不晚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

明嘉靖版《建宁府志》“白鹤山”

从嘉靖版《建宁府志》编纂完毕之年(1541)上溯119年,亦即明成祖永乐二十年(1422),建宁府城东郊真如禅寺的普通和尚前来北京参加佛事活动,专门找到建瓯籍老乡、时任文渊阁大学士的杨荣,请求他写一篇文章。在杨荣的《真如禅寺记》中,特别提到,建瓯东岳庙位于真如禅寺的右边,因为东岳大帝职司冥府,掌管死人升天之事,故而在元朝的时候,当地人将东岳庙东侧的佛庵称作“天堂庵”,入明以后,在杨荣祖父达卿公的支持下,天堂俺才扩建为真如禅寺。尽管如此,“至今人谓真如为天堂”。由此推测,建瓯东岳庙的始建年代当不晚于元朝。

康熙版《建宁府志》“东岳宫”

康熙版《建宁府志》卷十五记载崇安县(今武夷山市)的东岳庙始建于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由此可见,东岳信仰以空间实体化的形式存在于闽北地区,其时间可以上推至宋代。究其原因,可能与宋真宗、宋徽宗的崇道活动,尤其是他们封禅泰山的举动,具有莫大的关系。事实上,在扩大泰山崇拜与东岳信仰的传播方面,唐高宗、唐玄宗的封禅泰山之举,对于东岳信仰的传播,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尽管武则天没有封禅泰山,但是其封禅中岳嵩山暨数次投龙简活动,也无疑扩大了五岳信仰在全国的影响力。

恩师詹石窗先生在“气行东晋庙基立,道旺盛唐法事虔”一联的“自注”中认为:“建瓯东岳庙虽起于东晋,但应是兴于唐代。”尽管是推测之词,但可视作的论。

这是因为,泰山神的崇拜及其祭祀活动十分久远,然而其初始阶段主要流行于山东一带,其信仰不可能远播至闽地。但是,随着“永嘉南渡”“八姓入闽”的移民潮,山东一带的冠带之族迁徙至闽北建瓯,带来泰山信仰,当在意料之中。建瓯东岳庙起于东晋,当不是无稽之谈。尽管如此,泰山神与东岳大帝仍有区别。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高道司马承祯上书,认为国家祭祀的五岳神乃是“山林之神”,不是五岳“正真之神”,建议玄宗皇帝祭祀“五岳真君”,取代儒家祭祀观念中的五岳之神。唐明皇接受了这个建议,下令五岳所在地建立“五岳真君祠”,由道士代为祭祀。詹先生推测建瓯东岳庙兴于唐代,可能与这个背景有关。

无论是唐代,亦或晋代,我们说建瓯东岳庙是“千年古庙”,都是站得住脚的。

民国版《建瓯县志》

时见朝会

《说文解字》曰:“会,合也。”《广雅释诂》曰:“会,聚也。”考察“庙”(庙)的原初义,当与祖宗崇拜有关。《广雅释天》曰:“庙祧坛,鬼祭先祖也。”“庙”是祭祀先祖的场所。在宗法时代,祭祀祖先的活动往往伴随着处理家族事务的行为,在家国一体的理念下,祭祀祖先、处理族务也往往与措置军国要事捆绑在一起。“庙”(庙)之为义,除了在宗庙(“广”)中朝拜祖先之外,还要朝拜族长,朝会群臣。此后,“庙”的词义逐渐发生衍化,具有了奉祀神明、定期朝会的意思,而“庙会”在民间社会的衍化,则逐渐涵容了礼拜神明、朝圣祈福、迎神赛会、集会贸易、社会交际等元素。《周礼大宗伯》曰:“时见曰会。”庙会往往具有固定的日期和周期,隔一段时间即相会一次,是谓“时见”。东岳庙会一般在夏历三月廿八日东岳大帝诞辰期间举行。

民国版《建瓯县志》“东岳庙会”

根据民国版《建瓯县志》卷十九“礼俗”的记载,建瓯东岳庙会始于三月廿七日的“迎东岳泰山”。在此之前,董其事者挨家挨户通知“题疏”,收取一定费用,这些费用“半充修整庙宇,半为是日迎神游街之用”。迎神游街的时候,“有春台、彩船、抬阁、装古文种种游戏”,热闹非凡,城里人和乡下人都来聚观,“途为之塞”,相当壮观。《建瓯县志》还特别提到了民众抬着黑白无常,行进在游神队伍中,“又有许愿穿红衣、戴枷锁,甚至臂肉上刺针、悬炉”等种种怪异现象,认为都是迷信活动,应当改革之。

笔者此次前来观摩建瓯东岳庙会,颇不凑巧。适逢工程修整,多处大殿均搭建了脚手架,外面蒙以工程防护纱网,张贴安全告示,闲人不得入内。董崇真道长解释说,建瓯东岳庙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经过国家文保部门鉴定,多处构件出现腐烂情况,决定拨款,根据相关文保法规,予以古建修缮。工程已经持续数月有余,预计今年年底可以完工。

董道长不无幽默地说,太上道祖教导我们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我们东岳庙自从被评为国家级文保单位以来,每时每刻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主要是消防安全隐患。当地传统,信众都是在大殿烧香。尤其在庙会期间,香火鼎盛,给我们的安全工作带来巨大压力。每年庙会,建瓯市统战部、民宗局领导都很担心,市公安局、消防局、交通局也派遣专人,前来维持秩序,保障安全。现在进行维修,不允许信众香客进庙烧香了,我们也借此机会,大力宣传文明进香,引导大家在大殿前面的广场上点香膜拜。现在看来,信众们还是挺配合,也可以接受我们的安排,市里主管部门和领导也放心了不少,我们东岳庙也省劲了许多,轻松了许多。

尽管如此,东岳庙内当家林信心道长还是跑上跑下,跑前跑后,主要目的仍在于确保安全,引导香客信众有序烧香膜拜,同时答复信众的各种咨询,解答香客们的各种困惑。林道长介绍说,东岳庙会在历史上有游神的习俗,最后一次游神是1957年,此后就再也没有举行过。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东岳庙会还是恢复了。每当庙会期间,各村各社信众自发组织舞龙、舞狮、锣鼓、抬阁、铁枝、花灯等民俗曲艺活动,前来东岳庙表演,表达对东岳大帝的虔敬之心。因为今年有工程,场地有限,这些民俗活动也都取消了。林道长不无遗憾地说。

建瓯挑幡(图源网络)

在东岳庙会各种民俗曲艺活动中,最有特色的是建瓯挑幡。笔者在东岳庙茶室遇到一位老者,攀谈一番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家名叫陈泉成,已经92岁高龄了,是闽北一带的“文化名人”,有“幡王”之称。陈老的口音比较重,又上了岁数,笔者不能完全听懂他说的话。但是,从他的神情举止和语气语态中,完全可以感受到他对于建瓯挑幡的热爱与自豪之情。过了一会儿,陈老的儿子来找父亲了,叫他回去吃饭呢。

从陈子的口中了解到,建瓯挑幡的历史与郑成功有关。当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建瓯子弟踊跃参军,战斗勇敢。台湾收复之后,建瓯子弟凯旋归来,用竹竿将军旗高高竖起,向建瓯父老展示绝技,后来就慢慢形成了建瓯挑幡。陈子介绍说,表演挑幡,不能使蛮力,需要技巧,但是技巧却要训练,不好掌握。2009年,建瓯挑幡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尽管如此,在传承人培养方面,陈子表达了自己的担忧。除了东岳庙会这样的场合,建瓯挑幡很少表演。有时候文化旅游部门举办文艺活动,也往往表演挑幡,但是“感觉脱离生活”,不好传承,难以为继。

算命先生(摄影:张永宏)

因为今年东岳庙古建修缮,许多民俗表演活动都告取消,故而笔者也无缘见到挑幡表演,心中多多少少有些遗憾。尽管如此,在上山道路的旁边,停车场的附近,有几位算命先生,倒是令笔者眼前一亮,心潮腾跃。

“玉封”与“皇封”

只见一位老媪正在用方言同算命先生说着什么,满脸充满着期待。这位算命先生古铜色脸,南岛人种的外貌特征,不慌不忙,神情自若。只见他扶了扶旁边的观音大士神像,点了三支香,然后从一个锦袋中掏出黄表纸,又掏出朱笔,画起符来。在画符的时候,还不断念着咒语,掐着指诀,将罡气布入符中。最后又拿出铜质印章,盖上印,对老媪交代着一些大概是如何佩戴或服用的话。笔者乘机翻看桌上的通书和命理书,先生也不为介意。笔者询问可否拍照?先生亲自为笔者摊平卦布,并且解释说,观音菩萨和齐天大圣是玉封,萧太保、张太保和陈林李三位夫人是皇封,“玉封”是玉皇大帝所封,法力更大,“皇封”是皇帝所封,法力稍微弱一点,但还是很厉害!

撇开算命、玉皇大帝、齐天大圣等神秘的物事意不提,单是从算命、画符的行为中,从老媪的虔诚神态中,从算命先生的安闲自若中,笔者仿佛看到了一种厚重历史文化的绵延不绝,一种复杂而饱满的古代心情之现代表达,一种微妙的古今范式的传递与转化,一种通过东岳庙会而众缘和合的“时见朝会”。

“内道场”(摄影:张永宏)

内外道场

“内道场”是一个专业用语,专指皇宫内部的佛道教法事活动。杜光庭《道教灵验记》载,隋文帝开皇之初,王谦据守三蜀,杨坚准备出师征讨,但是担心“兵士多病,死者相枕”,于是就在“内殿修黄道场,祈天请佑”,后来果然平定了四川。这是目前所知道教“内道场”最早的记载。《旧唐书薛颐传》载,“炀帝引(薛)入内道场,亟令章醮。”《隋书经籍志》也载炀帝曾“于内道场集道、佛经,别撰目录”。由此可见,内道场不但是举行各种宗教祈福法事的场所,而且还是编纂整理宗教典籍的学术研究机构。

“外道场”(摄影;张永宏)

与此同时,在道教斋醮科仪中,有时会布置若干法坛,一般也称作“道场”。大殿内部的法坛(道场)有时也叫“内道场”,大殿外面的法坛则相应地称作“外道场”。内、外道场在整个科仪法事中,相互配合,承担不同的功能,发挥不同的作用,是一个完整的法事活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瓯东岳庙会,除了上述各种民俗性质的庙会活动之外,法事活动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在今年的庙会期间,东岳庙主要邀请了闽东柘荣和浙南乐清两个科仪团,建瓯当地的东峰大庙也有几位道长前来帮忙。

闽东柘荣的科仪团在慈航殿做法事,其中的数位道友,笔者倒也认识。稍微有些诧异、但又不难理解的是:这个科仪团由全真龙门派道友与正一闾山派道友联合组成。四位龙门派道友主要负责东岳忏和铁罐施食,一位闾山派道友主要负责过关除煞,有些环节,两派道友互相合作,颇为默契。东岳忏为了庆祝东岳天齐仁圣大帝诞辰,铁罐施食则是破狱拔苦炼度亡魂;过关除煞的对象是婴幼儿,民间认为孩童期间要遭逢许多关煞,可能出现灾难,故而需要举行仪式,过关除煞,一般延请闾山派法师做道场,因为闾山三奶派教主临水夫人陈靖姑是妇婴保护神。

柘荣科仪团(摄影:张永宏)

浙南乐清的科仪团在药王殿做道场,主要为信众举行补运扶运祈福禳星的法事活动。与慈航殿允许其他人士入内烧香、膜拜、观摩、祈福的做法不同,药王殿的道场(坛场),除了功德主和法师之外,其他人不允许入内。笔者在外面观察了一会儿,发现这个科仪团的规模比较“恢弘”:一名高功,八名经师,四名乐师(扬琴一、笛二、笙一),一名司香,唱韵在乐器的陪衬下,更显婉转悠扬。

东岳庙当家董崇真道长介绍说,闽东柘荣的道友,唱的是江浙韵,又加入了一些地方唱韵,已经相当婉转悠扬了,但是浙南乐清的道友,他们来自武当山,唱的是武当韵,配上乐器,更加好听。笔者这才了解到,药王殿的科仪团,原来是武当山下来的!

董道长不无幽默地说,从他们的唱韵中,难道你不能听出武当功夫的绵里带刚吗?笔者也打趣说,何止是绵里带刚,简直是以虚合道啦!众人大笑。

诵经(摄影:张永宏)

慈航殿和药王殿的科仪经乐班,可以称作“内道场”,因为他们的法事活动,基本都在大殿内举行。颇令笔者意外的是,居然在东岳大帝后宫的前面,长廊之下,有一个小小的“外道场”。这个“外道场”的人员,主要由十来位老媪构成,她们也有明确的分工:一拨人叠折金元宝,叠折的同时,不断口诵经文,予以“加持”之力;另一拨人则手捧岳帝牌和岳母牌,也是不断地口诵经文,予以“加持”。

笔者颇为好奇,走上前去观摩。众媪微笑,并不言语,继续折叠、诵经。笔者询问她们在念什么?一位五十多岁的媪妇将手中的条幡状物件递给笔者看,笔者才知道是“岳帝牌”。这位媪妇很热情,很具有分享精神,又拿出一个“岳母牌”让笔者看。笔者询问她们念的什么经?这位媪妇就拿出一张纸,上面手抄着《岳帝经》《岳母经》和《太子经》。《太子经》者,应当指的是东岳天齐仁圣大帝的三太子炳灵公,在民间广有影响。细看经文,杂糅佛道,语言直白,歌诵大帝全家的威力,劝慰世人行善积德忠孝仁义云云,是典型的民间信仰表达。

岳帝牌(摄影:张永宏)

岳母牌(摄影:张永宏)

建瓯一带有个美丽的传说,认为东岳天齐仁圣大帝的夫人淑明皇后是建瓯西大洲的船家姑娘,后来被岳帝所娶。每年四月十八日淑明皇后诞辰的时候,大洲娘家人都会来东岳庙给姑婆贺寿。此外,每年三月廿八日东岳大帝出巡,也往往会前往大洲,实现淑明皇后回娘家的愿望。这个传说,也是典型的民间信仰之表达。

信众手抄《岳帝经》等(摄影:张永宏)

媪妇告诉笔者说,每张岳帝牌和岳母牌,都要诵一千遍的《岳帝经》《岳母经》和《太子经》,然后汇总起来,焚烧给大帝。折叠的金元宝,也要诵《岳帝经》《岳母经》和《太子经》,但不一定是一千遍,一遍也可以,十遍也可以。听过这些话,笔者深为感动。

东岳庙的“外道场”还具有流动性。笔者看见好几位媪妇,一边拿着岳帝牌和岳母牌,放在嘴边,不住地诵经,一边四处走动,偶尔遇到熟人,攀谈几句,然后继续走动,继续诵经。这大概也是一种典型的民间表达吧!

古碑重世

庙会期间,笔者结识了一位董立和先生。董先生家住东郊,打小就在东岳庙玩耍游戏,对东岳大帝非常有感情。据董先生自述,他与东岳庙有缘,而且缘分不浅。当时的东岳庙非常破旧,几乎没有人来这里走动,一方面因为时人认为这里是“封建迷信”的地方,不能来,另一方面,也因为东岳大帝和十殿阎罗涉及到人们的生死大事,塑像“相当阴森恐怖”,不敢来。但是,董立和说,他小时候,一点儿也不害怕,经常带着小伙伴来这里玩耍。山上的一草一木,庙里的一砖一瓦,他都非常熟悉。

古碑重世-01(摄影:张永宏)

在茶聊间,立和先生向笔者讲述了许多有关建瓯文史暨东岳庙的典故,择其要者,有东岳庙与杨荣太师的故事,有东岳庙灵涌泉的传说,有东岳庙与***福建厅的渊源,还有东岳庙与《福建日报》的关系,等等,不一而足。其中,最为神秘的是据董立和先生所说他们的先祖仁斋公董彦瑜,曾经在宋高宗时期当过建州刺史。但是,因为仁斋公参与了一些朝廷机密事务,形势发生变化,就受到了严重的政治迫害,死后就葬在了白鹤山。朝廷方面,为了保密,封锁了仁斋公的所有信息,正史、野史中都没有仁斋公的记载。故而,仁斋公的具体事迹,以及他在白鹤山的坟茔地点,都告阙如了。

说到这里,董先生又向笔者展示了他手机中保存的《董氏宗谱》图片。仁斋公的画像确是宋代官员形象,文字略谓仁斋公的谱名为“同父”,“浙江温州平阳人。南宋绍兴间进士,任建州刺史。娶杨氏、公氏,同葬芝城白鹤山,生儿子”云云。

笔者略微涉猎一些谱牒的文化,知道不少宗谱大多有溢美的做法,故而对于这位仁斋公的事迹颇有怀疑。董先生显然也感受到了笔者的心迹,就颇为神秘地对笔者说,他已经联系了董氏宗亲,明天要“干一件大事”,“要证明给你看”!

第二天,笔者正在整理田野笔记的时候,董立和的电话过来了,颇为兴奋,说“张老师赶紧过来,有大发现”!笔者也就过去。

古碑重世-02(摄影:张永宏)

只见立和先生陪着几位松溪来的董氏宗亲,兴高采烈,正在谈论着什么。看见笔者过来,就带着笔者,绕过工程防护纱网,在东岳大帝正殿的左侧不远处,一个斜坡上,指给笔者看:居然是一方古碑!

笔者心头一喜,赶紧扑上去,首先看碑额,写的是“重修碑记”,其次看勒款,写的是“民国丁卯十六年季春月,东岳行祠二班董事”。由此可见,东岳庙曾于1927年有过修葺事宜,董其事为“二班”会首。原来,董立和先生从小就在东岳庙玩耍,很早就知道这块古碑。但是小时候不大懂事,大了以后又忙其他事务,这次正好赶上东岳庙文物修葺暨董氏宗亲聚会,故而决定挖掘这块古碑,一探究竟。

当时,由于古碑尚未做处理,许多字迹不甚清楚,再加上董氏宗亲们都情绪激越,不住地说着一些家族史的话题,笔者也没有时间详细阅读碑文内容。

随后,在董崇真道长的指挥下,董氏族人暨东岳庙善信,大家心情激动,七手八脚,然则小心翼翼地将古碑抬至茶室一隅。擦去上面的泥土渍迹,碑文内容逐渐清晰。尽管这是一块残碑,但大概内容还是清楚的,略谓东岳大帝乃是“天帝孙”,建瓯东岳行祠建于白鹤山,已经有两千年历史,白鹤山的风水好,东岳大帝的法力大,故而历史上香火非常兴旺。但是,到了清末民国,烽烟四起,“东郊演为战场,行祠遭戎马之蹂躏,四壁萧条,器皿无存,壁瓦颓”,当地缙绅商贾集资五千多元番洋,东岳庙又“焕然一新”云云。

这块古碑的发现,除了“天帝孙”、白鹤山风水好、岳帝神威显赫等传统的信仰表达之外,还言之凿凿地认为建瓯东岳庙的历史有“两千年”之久,充分表达了信众对东岳大帝暨东岳庙的爱戴与推崇之心理。此外,碑文还提供了清末民国史迹、“番洋”、“绅商”、“二班”会首等信息,对于我们了解东岳庙的近现代历史状况、东岳庙会、岱宗信仰与社会互动等情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学术研究意义。

孔夫子在研究夏礼与杞国的关系、殷礼与宋国的关系时,非常感慨地说:“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董立和先生不住地向笔者说,当时看到这块古碑,看到最后的几个字(“东岳行祠二班董事”)中有个“董”字,众人的惊喜差点掉到嗓子眼了。当然,最后发现是“董事”二字,而且在胪列的绅商名字中也没有出现董姓,故而不得不遗憾地判断,这块古碑与建瓯董氏、仁斋公并没有直接关系。尽管如此立和先生话锋一转,非常肯定地表示:我一定会找出证据来,证明我们祖上仁斋公的史迹。

从董先生的话语中,笔者深深地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这种厚重,不光表征于古碑、史志和家谱的文字,而且表征为一种后来者对先辈生命的笃信与敬戴,这一点也深深触动了笔者。

笔者再次强烈地意识到:符号化的文字,以及文字背后所揭鬣的生命故事,才是我们应当所珍视的东西呢!

作者简介:张永宏,男,陕西吴堡人,哲学博士。现在厦门大学哲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厦门大学道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道教学院副教务长。主要从事道家道教哲学、当代道教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等研究。

(编辑:孟淅)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张永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标签:
相关文章
《东岳大帝宝训》道教典籍
山西省大同市玄妙观传统庙会活动隆重举行
山西大同市浑源县老城老爷庙举行庙会活动
老北京趣味民俗:东岳庙里拴娃娃,火神庙里晾
山东临沂临沭县蛟龙镇举行拜三官大帝庙会
四月十八是庙会吗 四月十八为庙会日吗
封禅祭天 治理鬼神 东岳信仰的渊源及衍变
全部评论
热门文章
巨蟹男和巨蟹女配还是摩羯女
2025-09-11
龙年缺水的男孩名字 龙年缺水的女孩名字大全
2025-08-31
五行属木的女孩名字的字有哪些 五行属于土金女孩名字有哪些
2025-09-05
星座命理测算免费
2025-09-05
王姓四字名字大全女孩罕见 王姓四字女孩名字大全集
2025-09-06
推荐文章
民间最有效的招财方法
2025-01-13
梦到被坏人盯上是什么意思?梦到被跟踪了
2025-02-01
被同事骚扰怎么办 学会这三种方法可以帮助你减少被骚扰的几率
2025-01-04
大连适合什么
2025-01-17
鞋财入库什么意思
2025-01-25
算命的说破财消灾什么意思
2025-01-26
夫妻生肖相克相冲
2025-01-25
生命树指的是什么?
2025-01-31
起名带有木字女孩
2025-02-02
门口有电杆怎么办风水
2025-01-28
标签云
迪肯风水头条 孕知网 亿洋易学 道情家园 曲大夫助孕 肆伍易学网 天慧星座网 巧农网 玖爱星座网 七七爱生活网 风水小六 星座爱 我好孕网 风水人家 孕好网 历史时间网 伍贰易学网 助好孕 糗百网 来福网 风水388 南汇助孕网 叮当历史 巴巴百科 就识趣 速配精选网 道法网 看测运势网 星座袋 包天龙运势网 涛达理财网 古文头条 好孕堂 易学新知网
© Copyright 九六易学网   沪ICP备2024073332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