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六易学网 九六易学网
  • 首页
  • 首页
首页 > 丹道养生

叩齿固肾:谈一谈道医思想中的口腔保健

2025-06-09 09:36

[摘要]中国很早就有了对口腔卫生的认识,也衍生出了很多牙齿保健的方法。道医作为中国医学文化中的重要构成,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口腔医学的发展。本文就介绍了道医中的漱口、叩齿、揩齿药等内容。

文/牧之

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很早就有了关于口腔卫生的认识了。

我国很早就开始注重牙齿健康

“龋”字在甲骨文中就已经有所体现。甲骨文的“齿”为,这形象地表达出牙齿的相状;而“龋”字被写成,这表示齿字上面有一个小虫。这表明当时的人认为龋齿是虫蛀造成的,而这种观点流传至今,现在,民间仍把龋齿叫虫牙。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这表明至少在3600年前,中国人就已经对口腔卫生以及牙齿健康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到了西周,《礼记内侧》记载:“鸡初鸣,咸盟漱。”这说明,人们已经开始主动干预口腔健康。

甲骨文是商代的文化产物

宋代杨斋著《直指方》说:“百物养生,莫先口齿。”在与疾病的抗争中,古人已经认识到万病皆从口入,口腔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于是人们对口腔卫生、牙齿保健都提出了具体的措施,而漱口和叩齿是中国人常用的健齿护齿方式。

漱口:夜晚、饭后最关键

漱口是最简便的口腔清洁方法,人们常用清水、茶水、盐水、药水等漱口。

东汉《金丹全书》记载:“今人漱齿,每以早晨,是倒置也。凡一日饮食之毒积于齿缝,当于夜晚刷洗,则垢污尽去,齿自不坏。故云晨漱不如夜漱,此善于养齿者。今观智者每于饭后必漱,则齿至老坚白不坏,斯存养之功可见矣。”

今观智者每于饭后必漱,则齿至老坚白不坏,斯存养之功可见矣

这也符合现代医学的观念:现代医学认为如果一天只刷一次牙的话,宁愿选择晚上刷牙而非早上,因为牙菌的生长周期是12-24小时,晚上休息可能正是细菌繁殖的高峰时期,需要及时清理。口腔清洁以后睡觉,可以减少细菌活动的条件。

为了更好地保护牙齿,人们也应该在饭后漱口。

先秦时期的人们就已经注意到这一点。《礼记》上有“主人延客食,然后辨肴,客不虚口”的记载,这里所说的“虚口”就是指在饭后以酒浆荡口,清洁牙齿。这说明,当时的贵族阶层已经普遍使用漱口的方式来清洁口腔。

主人延客食,然后辨肴,客不虚口

到了西汉,名医谆于意在仔细观察之后,总结出龋齿是:“食而不漱”所致的结果,为饭后漱口找到了理论基础,而这也符合现代口腔卫生概念。

叩齿、鼓漱:道教养生中的护齿之道

晋代葛洪曾推行“叩齿”术,即“坚齿”术。他认为,每天清晨上下齿轻轻叩击三百次可固齿、醒脑、健身。他在《抱朴子杂应》篇载:“或问坚齿之道,抱朴子曰:‘能养以华池,浸以醴液,清晨建齿三百过者,永不动摇。’”同时,这里还提到“养以华池,浸以醴液”的说法,这一点也被总结为“鼓漱”之法,运用到具体的养生实践中。

叩齿法图示

北齐颜之推见葛洪坚齿之道后,身体力行,果然受益匪浅。其《颜氏家训养生》曰:“吾尝患齿,动摇欲落。饮食热冷,皆苦疼痛。见抱朴子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行之数日,即便平愈。今恒持之。”

《养生方》中记载有“朝夕啄齿不龋,鸡鸣时,常叩齿三十六下,长行之齿不蠢虫,令人齿牢”,“加叩齿百遍,咽唾三次,常数行之,用齿不痛,发不白”。

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改进了叩齿的方法。他说:“古有晨昏叩齿之说,虽亦可行,然而谷谷震动,终非尽善之道。余每因劳因酒,亦尝觉齿有浮突之意,则但轻轻咬实,务令渐咬渐齐,或日行一二次,或二三次而根自固矣。又凡欲小解时必先咬定牙根而后解,则肾气亦赖以摄,非但固精,亦能坚齿。故余年逾古稀,而齿无一损,亦大得此二方之力。”

颜氏家训

张景岳认为相较于叩齿,更好的办法是咬紧牙齿,可以一日两三次逐渐用力咬紧牙齿,也可以在小便的时候咬紧牙齿。这样做不仅固齿坚齿,更能固精保肾。

古代“牙刷”和“牙膏”的雏形

中唐以前,中国人只是漱口洁齿,但对工具的利用还不是很成熟,在在清洁牙齿方面并不十分有效。

后来,人们开始咀嚼芳香植物的嫩枝来清洁牙齿。这种方法既能利用植物的芬芳来清新口气,又能通过咀嚼让嫩枝顶端分出许多纤维,从而清洁牙齿和牙跟,后来,人们进一步发展这一方法,树枝绑上动物鬃毛洁齿,这便形成了“牙刷”的雏形。

印度有“嚼杨枝为净”的习俗

根据文献及传说,这种方法最初由印度人发明,而后随着佛教传入我国。嚼齿木是印度的普遍风俗习惯,印度人无论是佛教徒还是非佛教徒,用完餐后,都要“嚼杨枝为净”。这一方法传入中国后,许多道医加以吸纳,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隋代巢元方等编撰的《诸病源候论》曾有“以水杨枝洗齿”的记载,而南宋严用和著《严氏济生方》中记载:“每日清晨以牙刷刷牙,皂角浓拿十楷牙旬日数更,无一切齿疾”。这些说明当时已有了毛鬃牙刷,甚至已经定名为“牙刷”,这也是中国最早提及这一词语的文献。

最初刷牙只用清水,以后发展为用盐水,或加入几味药物。大约自唐代始,中国人开始利用简单的药物揩齿,如苑咸《为李林甫谢腊日赐药等状》中即出现了“揩齿药”的字样。

至唐代,中国就有了“揩齿药”

《备急千金要方》中《七窍病方齿病》记有盐汤揩齿之法:“旦以一捻盐内口中,以温水含,揩齿及叩齿百遍,为之不绝。不过五日,口齿即牢密。凡人齿不能食果菜者,皆由齿根露也。为此盐汤揩齿叩齿法,无不愈也。”从“药王”孙思邈的记载可知,中国古人已经开始使用药物来刷牙了。

《太平圣惠方》中记载了一份“炼制“牙膏”的药方:柳枝、槐树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枝,细辛末,芙蓉末,每日擦齿。同时,其他的典籍中还记载了一些“中药牙粉”。这些药方都确实能起到牙齿保健的作用,可以说,这些方剂是现代药物牙膏的前身。

固齿先护肾:道医知识中的治标固本的理念

在中医看来,“齿为骨之余”。全身的骨骼好、骨髓充足,牙齿才能健康,而骨骼的健康与否取决于肾,因为“肾主骨”。饭后要剔牙,是因为牙缝增大;牙缝增大,是因为牙齿开始枯萎,而这也意味着骨骼开始枯萎;骨骼枯萎,意味着肾气开始虚衰。

《太平圣惠方》

肾是生命之根:从本质上讲,人老先老肾;从现象上讲,人老先老牙。道教里面重齿先护肾,是治标固本的理念。而其具体的方法,如漱口、叩齿用杨枝和药物来“揩齿”也是中国人前现代的医学卫生知识的重要体现。

(编辑:柯恩)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牧之,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标签:
相关文章
葛洪的养生思想:道医大师传秘方,备急千年救世人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什么是内丹天文学思想?
身中百神,内外之间:上清派修行思想简述
太极中的《老子》思想
李大华:老子和庄子思想消极?你错了!
天道好生,已示长春:故宫养心殿的五行思想与慕道之风
很喜欢给别人上思想政治课的星座
裘梧:《千金翼方•禁经》的方术思想和文化
人际关系的句子经典语录有哪些,表达思想,增进理解
全部评论
热门文章
巨蟹男和巨蟹女配还是摩羯女
2025-09-11
龙年缺水的男孩名字 龙年缺水的女孩名字大全
2025-08-31
五行属木的女孩名字的字有哪些 五行属于土金女孩名字有哪些
2025-09-05
星座命理测算免费
2025-09-05
王姓四字名字大全女孩罕见 王姓四字女孩名字大全集
2025-09-06
推荐文章
民间最有效的招财方法
2025-01-13
梦到被坏人盯上是什么意思?梦到被跟踪了
2025-02-01
被同事骚扰怎么办 学会这三种方法可以帮助你减少被骚扰的几率
2025-01-04
大连适合什么
2025-01-17
鞋财入库什么意思
2025-01-25
算命的说破财消灾什么意思
2025-01-26
夫妻生肖相克相冲
2025-01-25
生命树指的是什么?
2025-01-31
起名带有木字女孩
2025-02-02
门口有电杆怎么办风水
2025-01-28
标签云
迪肯风水头条 孕知网 亿洋易学 道情家园 曲大夫助孕 肆伍易学网 天慧星座网 巧农网 玖爱星座网 七七爱生活网 风水小六 星座爱 我好孕网 风水人家 孕好网 历史时间网 伍贰易学网 助好孕 糗百网 来福网 风水388 南汇助孕网 叮当历史 巴巴百科 就识趣 速配精选网 道法网 看测运势网 星座袋 包天龙运势网 涛达理财网 古文头条 好孕堂 易学新知网
© Copyright 九六易学网   沪ICP备2024073332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