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六易学网 九六易学网
  • 首页
  • 首页
首页 > 丹道养生

道医养生笔记丨隆冬时节聊“进补”

2025-06-05 09:34

[摘要]冬季进补是一个很讲究的养生行为,是利用天人相应的理论,选择合适的时间来改善自身健康状况。

文/吕方舟

古话说,“冬季巧进补,开春打老虎”,近年来,随着民众养生保健意识的提高以及“中医热”的兴起,冬季进补为越来越多人所接受,甚至逐渐从“冬季进补”发展成了“秋冬进补”。

冬季进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要进补,进补又要注意什么,今儿我们就跟大家聊聊这个应季的话题。

先说说为什么要进补。补者,补虚补漏也,一如“亡羊补牢”,补是把脱漏之处填补起来。相对而言“补益”一词中,“益”是增加的意思,在原已经充足的基础上进行增加。

补益一词,可以说一个是雪中送炭,一个是锦上添花。区别这两个词对于讨论进补是有意义的,进补之所以有意义、值得推广,是因为有必要性。现代人确实存在各种情况的虚弱,这种虚弱长期存在会引起各种疾病。

冬天是进补的季节

但是由于过度的广告宣传,许多人盲目进补,身子不虚弱也要吃补品这种情况属于“益”,“益”实际上是需要慎重操作的事情。

一旦补益过度,轻则出现“上火”的情况,稍重一点就会形成“痰湿”“湿热”体质,有的甚至会导致肌瘤、囊肿、纤维瘤等良性肿瘤出现,有害健康。因此进补需慎重,切勿跟风。最好能够找一个好的中医,望闻问切一下,判断是否需要进补。

再说说为啥要在冬季进补。传统医学认为,春生(升)、夏长、秋收、冬藏,秋冬时节,尤其是冬季,要以收藏为主。冬季人体补充营养,以便春季之时,能够有力升发。

此外,秋冬季节气候较冷,一方面毛孔闭合,少有汗出,进补之后,精微物质能够贮藏体内,不像春夏时节那样随汗出而散。另一方面,冬季阳气藏于体内,脾胃阳气充足,运化之力较强,人们普遍胃口较好、食欲增加、消化吸收能力增强,适宜进补。

因此,特地选在冬季进补,是有讲究的,是利用天人相应的特点来进补,有提高营养作用。但当代有不少做保健品生意的朋友,总宣传“时时进补”“节气进补”的观点,动不动发一些“三伏天是人体生长最旺盛的时候,此时适宜进补……”的广告。

秋收冬藏

这种不顾时节胡乱进补的行为,不仅没有天人相应的加成作用,反倒常有天人交战的减效增毒作用,不可盲从。

那么冬季进补,到底进补什么东西呢?一般而言,冬季进补可以分为三种:药补、食补、灸补。药补一般是请中医开具的汤药有的人比较讲究,要“冬天好好调理一下”,会去找个合适的中医大夫,辨证论治,喝三个月的汤药调补一番。

江浙地区比较流行“膏方”,传统意义上的膏方仍然当请中医望闻问切后根据个人体质开具,然后熬制成膏,每日挖一两勺用水化开服用。这类膏方基本属于个性化定制,往往疗效不错并且不适情况发生较少。

现代人比较忙,故食用膏方时多选用简便、通用的成品膏方,如阿胶膏、固元膏等。这类膏方较为“粗线条”,只能顾及某一类情况,譬如阴虚、阳虚、气血不足,无法照料到每个人的细节情况,适宜体质倾向较为单纯的人。

但根据临床观察,这一类体质的人在城市并不多见,城市人往往以复合体质为主,因此大家在服用之前,最好先了解清楚自身体质。

功效不同的药补,选用的药物也有不同,这也决定了服药要求的不同。就目前临床情况来看,现代人的虚损多有三方面:一是肾虚。传统医学认为,肾主藏精,一身元阴元阳之所在,主骨、生髓,主生殖发育。

膏方

肾与脑力劳动及性生活、生育有关系。现代白领工作,体力消耗不大,但是脑力消耗很大,久而久之耗损肾精,可见头晕乏力、耳鸣神倦、白发脱发等情况。

另一方面,年轻人欲望较为旺盛,男女房事方面常有纵欲情况发生,或者女性月经不调,长期滴漏不止,皆直伤肾精。

古人认为“五藏穷必及肾”,即肾为一身根本,要伤到肾一般是因为久病难愈。而现代人物质营养丰富,却由于过劳或纵欲,跳过了其他脏腑,直接伤肾,此为当代病与古代病之不同。

针对这种情况,一般会用一些填精补肾的药物进行补养,譬如鹿茸、鹿角胶、阿胶、熟地、黄精、海马、山茱萸、何首乌等。此类药物的性味厚重沉潜,能填补肾精,但由于较为滋腻,一般也较难以消化吸收。

古人饮食远没有我们当代丰富,平日饮食相对清淡,故进食这些滋腻滋补之品往往吸收好,效果好。而现代人多有胡吃海塞的坏习惯,直接服用这些滋补药物,常会因为脾胃运化不及而滞涩中焦,不仅不能吸收,还导致痰湿中阻,不可不慎。

此外,男性“补肾壮阳”,女性“滋阴养血”是我们的“日常迷信”,总想让自己更好一点,但实际上,这些填补之品过度服用也并非好事,有时动欲催情,令人纵欲,有时甚至会诱发痈疽疔疖这一类疾病。故服用时,当慎重再慎重。

肾虚之外,脾虚也是常见的虚弱证型。脾胃虚弱多因饮食不节、不洁导致。如今饮食太过丰富,许多人因为口腹之欲,忽略了健康因素。

尤其是大学生及刚工作的年轻人,脱离了家里父母的管束,饮食上生冷、辛辣、煎炸等刺激性食物一概不忌口,一边懒得吃正餐,一边又不停聚餐,烧烤、啤酒不停,几年下来,脾胃自然坏掉。因此临床上脾虚之人以二十七八到三十岁出头的人为最多。

山茱萸

这一类情况,治疗一般以党参、白术、砂仁、茯苓、扁豆、鸡内金、炙甘草一类调补脾胃的药物为主,这一类方药对于改善脾胃功能效果不错,见效也快。有类似脾胃虚弱症状的人,可以在冬季进行适当补益。

气虚也是当下常见的虚证证型。以动则气喘、短气乏力、体力不足、自汗出、抵抗力低下容易感冒为主要表现,这种情况在年轻人和老年人身上都有出现。老年人多是因为上了年纪,气血不足所致,年轻人则多是由于运动不足引起的。

气虚一般以人参、黄芪、红景天等益气药为主调理,对于老年人,我们建议秋冬时节不论是否有明显的气虚情况,都可以服药调理一下,益气固表,抵抗秋冬寒邪。

对于年轻人,我们更倾向于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的方法来调整治疗,调整合适的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生活杂事,尽量保证每天半小时到四十分钟的有氧锻炼时间。

许多人喜欢上班的时候泡泡西洋参,增加体力,殊不知,这样确实能取一事之效,但因为快速取效而忽略锻炼,长期以往体质将会越来越差。

灸补,是以针对一些补虚损的穴位进行艾灸,补充阳气,激发人体经气,从而改善体质的方法。这种方法相对药补而言,一是不需要经过胃肠吸收,二是辨证也不像药补那样细致,操作较为简便而疗效显著。

当然,灸补说到底也是中医疗法之一,还是需要准确诊断的。有的朋友盲目艾灸、艾灸过度,反倒伤及阴液,导致口干舌燥、津液亏虚、月经稀少等情况的出现。建议大家还是去医院理疗科艾灸,较为妥当。

如欲在家操作,则不妨选取足三里、涌泉等强壮穴艾灸,前者调理脾胃,后者温补肾气。隔日或隔二日一次,每次悬灸20分钟左右,以局部舒服、皮肤无灼热为度,宁少勿多。坚持一个冬天,可以有不错的保健效果。

艾灸

比起艾条灸,古人所说的“天灸”倒是更值得选用。所谓天灸实际上就是“晒背”,找太阳温暖的上午或下午,以背对阳光晒,晒到背部微微发热,打一个抖,似有汗欲出为度。此法有温补阳气、通督脉、散寒气之功,对年高老者,尤有好处。

但需注意,一要避风,最好隔着玻璃晒;二要适度,南方地区有时候冬天有20多度,不可晒太久,以免中暑。

至于食补,则相对简单,一般是指在深冬时节多进食一些有营养,或者有温补性质的食物。此外往往还会增加一些药物一起烹煮,以增加补益效果。对于食补,需要强调的几个点是:首先,当今社会物质丰富,虚弱的人不多,因此不要过度进补。

尤其是在城里出生长大的小孩,十个里面有九个是积食,很难看到有虚弱的,因此小孩最好不要特地炖什么东西给他进补。切记“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其次,老年人要适当吃好一点,吃补一点。

当代爷爷辈的老人穷惯了也省惯了,往往自己舍不得吃,啥好东西都给小孩吃,殊不知小孩营养已经很多了而自己由于操劳一辈子却是气血不足,自己不吃都给小孩吃,结果搞得小孩湿热自己虚弱。

因此老人务必食用营养的食物,滋补气血。但老人消化功能不好,食物当以好吸收易消化者为佳,白肉(深海鱼)要好于红肉(猪肉),剁碎慢熬煮烂,要好于自己撕咬。

红景天

另外食物的选择以常见食材为好,一些比较偏僻的如麻雀、兔子肉、鳄鱼肉等少食为好,一是因为这些食材许多人容易过敏,并且有些是野生的,携带寄生虫较多,容易生病;

二是此类食物多“太冲”,老年人虚不受补,进食容易出现头目眩晕疼痛等肝风内动的情况,不可不慎。

最后,食补也当注意体质偏颇。羊肉、狗肉偏热,牛肉性温,湿热、肝火旺的体质者不宜;海鲜偏凉,体质虚寒者当少吃;大凡肉类多易生痰湿,若是素体痰湿较重、舌苔厚腻者宜少食,切不可跟风进补,更增湿热。

总之冬季进补是一个很讲究的养生行为,是利用天人相应的理论,选择合适的时间来改善自身健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算是一种医疗行为。因此,最好能请中医师望闻问切一番,以明确方向。

尤其是药补,最当慎重,即便是食补,也需要注意体质。小儿慎补,老年人则当常常平补,至于年轻人,切不可过多服用补药,调整合适的工作生活节奏,保证体育锻炼,才是健康的关键。

(编辑:见石)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吕方舟,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标签:
相关文章
芒种时节的注意事项,芒种时候适合吃什么?
清明时节是什么时间
道医养生笔记丨处暑:阴阳寒热始交替,应时收敛祛燥邪
道医养生笔记丨大暑酷热猛于虎,严防湿邪避风寒
道医养生笔记丨三伏贴:三伏酷暑中的治病良方
道医养生笔记丨立秋:暑去凉来,健脾养胃祛湿热
道医养生笔记丨夏季养生是一场西瓜和姜枣茶的战争
道医养生笔记丨睡眠及如何睡好觉是怎么回事?
道医养生笔记丨谁偷走了我们的气血?
道医养生笔记丨秋分时节风露寒,养阴补虚调脾胃
道医养生笔记丨寒露:白露垂珠滴秋月,顾护肺气防过敏
道医养生笔记:源远流长的五禽戏
道医养生笔记丨立冬:细雨生寒未有霜,勿忘御寒防冻伤
道医养生笔记丨小雪时节话寒邪
道医养生笔记丨大雪:保暖防寒湿,瑞雪兆丰年
道医养生笔记丨立春:五行之气 往者过 来者续
道医养生笔记丨腊八 五谷粥谢一岁安 自此冬闲转冬忙
道医养生笔记丨小寒时节防冬温 流感频发需注意
道医养生笔记丨小满:恭喜你的身体将获得新一年的能量
道医养生笔记丨雨水 做不到这三点不要说你会运动
全部评论
热门文章
巨蟹男和巨蟹女配还是摩羯女
2025-09-11
龙年缺水的男孩名字 龙年缺水的女孩名字大全
2025-08-31
五行属木的女孩名字的字有哪些 五行属于土金女孩名字有哪些
2025-09-05
星座命理测算免费
2025-09-05
王姓四字名字大全女孩罕见 王姓四字女孩名字大全集
2025-09-06
推荐文章
民间最有效的招财方法
2025-01-13
梦到被坏人盯上是什么意思?梦到被跟踪了
2025-02-01
被同事骚扰怎么办 学会这三种方法可以帮助你减少被骚扰的几率
2025-01-04
大连适合什么
2025-01-17
鞋财入库什么意思
2025-01-25
算命的说破财消灾什么意思
2025-01-26
夫妻生肖相克相冲
2025-01-25
生命树指的是什么?
2025-01-31
起名带有木字女孩
2025-02-02
门口有电杆怎么办风水
2025-01-28
标签云
迪肯风水头条 孕知网 亿洋易学 道情家园 曲大夫助孕 肆伍易学网 天慧星座网 巧农网 玖爱星座网 七七爱生活网 风水小六 星座爱 我好孕网 风水人家 孕好网 历史时间网 伍贰易学网 助好孕 糗百网 来福网 风水388 南汇助孕网 叮当历史 巴巴百科 就识趣 速配精选网 道法网 看测运势网 星座袋 包天龙运势网 涛达理财网 古文头条 好孕堂 易学新知网
© Copyright 九六易学网   沪ICP备2024073332号-9